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新时代新征程各领域改革提出新要求,审计机关要充分认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准揭示重大问题,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提升审计工作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以高质量经济监督助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政策落实落地。
审计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坚持党的领导是最本质、最鲜明的特征,要准确把握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和审计监督的政治功能,坚持为党的自我革命发挥独特经济监督作用开展审计,紧紧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深刻把握全会对新时代新征程上审计监督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找准审计监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以改革魄力、改革精神、改革思维积极投身改革实践,把全会精神不折不扣落实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中,以强有力的审计监督保障政策执行、促进改革发展。
坚持政治统领。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审计机关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上来,做到党的工作重点抓什么、审计就审什么,凝聚改革共识、激发改革活力,不折不扣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切实增强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当好参谋助手。要充分发挥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职能作用,加强对新时代新形势下基层审计工作的实践研究,做到悟透上级精神、参透地方实情、看透问题本质,在揭示问题的同时推动解决问题,当好参谋助手,科学谋划、严格落实自治区党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及市委审计委员会交办的审计任务,明确责任主体职责分工,统筹组织项目任务,适时开展督察督办,做好成员单位协调贯通,积极提升批示办理实效。
做实请示报告。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切实增强请示报告重大审计事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健全请示报告常态化工作机制,明确程序要求,严格规范管理,结合工作实际,梳理规范请示、报告、报备的工作流程,细化完善工作事项清单,确保重大事项不漏报、不虚报、不错报,有效提高请示报告的工作质量和规范化水平。
二、紧扣改革重点,在落实常态化“经济体检”上做到如影随形
审计机关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引,聚力高位推进,扎实履职尽责,突出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保障作用,准确把握审计项目的宏观目标和具体任务,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密切关注财政金融、国企国资、基础建设、农业农村和社保民生等关键领域改革任务的落实和进展情况,及时发现、纠正影响改革进程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典型问题,从而推动重大改革任务蹄疾步稳、纵深推进。
一是高站位谋划审计工作。“吃透上情,把准方向”。聚焦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审计委员会会议精神、自治区党委审计委员会会议部署要求和市委审计委员会议工作安排,系统推进、科学谋划审计立项,提高精品创优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审计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摸清下情,选准重点”。立足经济监督定位,紧盯重大战略、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关键少数靶向发力,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广泛征求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意见建议,把任职满5年或接近5年的领导干部、经营管理效益不佳的国有企业、公共设施建设和民生基础工程作为审计重点,以重点监督带动全面监督,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政治性和前瞻性。“对标对表,统筹安排”。纲举目张加大审计力度,积极推进市区两级审计机关上下联动,加强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预算执行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审计项目之间的统筹融合和相互衔接,推广应用同类审计项目“大项目”审计模式,促进审计资源整合、审计效率提升,形成上下贯通、步调一致、执行有力的审计工作格局。
二是高效能推进审计工作。按照《决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要求,围绕自治区“六个工程”和乌海市“十二项重点工作”实施进程,加强对关键领域重大改革任务、重大改革举措的系统研究,积极发挥审计触角广泛、反应快速的优势和经济运行“探头”的作用,密切关注改革进展和措施衔接情况,深入揭示影响推进深层次改革的堵点难点问题,加强对问题背后的原因分析研究,把改革背后蕴含的政治意图、战略考虑和实践要求转化为精准可行的审计建议,以高效能经济监督助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服务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围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聚焦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开展审计,重点关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等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持续跟踪牵引性领域改革事项、稳经济一揽子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密切关注新增专项债券、减税降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落地见效和上级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加强对负债损益、资产质量、运行风险等的专项审计调查,着力揭示和反映财政资金该投未投、该用未用、使用绩效低下等问题,推动财政资金优化结构、合理配置、高效使用,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把审计触角延伸到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助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良好态势。
聚焦推动兜牢兜住民生底线。坚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展审计,把看好和推动用好民生资金作为审计最大的为民情怀,从群众实际出发,关注小切口、见效快的“微改革”,扎实开展乡村振兴、重要农畜产品、村集体经济、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低保优抚和殡葬服务等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工程,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正在开展的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严肃查处各类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和加重群众负担的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人民群众。
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开展审计,以乌海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湿地生态修复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等区域重点生态工作为重点,持续加大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的力度,重点关注基本农田和耕地保护,大气和水、能源资源管理和黄河流域周边生态修复等方面责任落实情况,深入揭示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任务落实中存在问题,推动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领导干部认真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更好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中的重要作用。以权力落实和责任落实为出发点,瞄准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环节,聚焦公共资金使用、公共资源交易、公共工程建设等关键领域,着力揭示违纪违法、扰乱经济秩序等行为,
注重分析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和新型腐败、隐性腐败发生的深层次原因,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互相交织的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延伸,充分发挥审计在反腐治乱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高要求督促审计整改落实。坚决扛起审计整改督促检查的政治责任,按照“立行立改、分阶段整改、持续整改”三种类型和“全面、精准、督办、严格、问责、报告”六项要求,全口径建立整改台账,压实整改责任,强化部门协同,常态化推进审计发现问题有效整改、彻底整改。压实整改责任,推动整改落实。全面压实审计整改督促责任,突出被审计单位整改主体责任,夯实主管部门对所辖行业领域的监督管理责任,强化审计机关的督促检查责任,实行审计整改结果“主审核查-科室复核-业务审核-综合销号”的四级整改审核把关机制,确保审计整改举措落地见效。实行清单管理,提升整改效能。按照“分类施策、精准整改”的原则,扎实做好全面整改“序时账”、专项整改“明细账”和重点督办“政治账”,将审计发现问题、移送情况和提出建议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建立完善审计整改动态信息化管理机制,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统一调度、集中销号、督查通报,切实做到问题清单化、整改透明化、销号实时化。落实跟踪督导,健全整改机制。深入落实建立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研究出台《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标准化清单》《加强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等制度文件,明确审计整改职责分工、分类标准、流程管控、结果运用等方面要求,重点对列入整改范围的问题定期跟踪、系统管理、督促提醒,逐步形成责任落实、督促检查、整改考核、责任追究的全流程制度体系,切实做到整改过程管控全覆盖。
三、聚力改革创新,在推进审计监督高效服务发展大局上做到如雷贯耳
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使命、新部署、新要求,审计部门要以改革思维、创新举措破解发展难题、优化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方法,把准方向、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深入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着力打造与改革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经济监督“特种部队”,切实当好改革的推动者、促进派和实干家,全面提升审计监督质效,强化数字赋能,做实研究型审计,推动审计成果运用权威高效,以有力有效审计监督护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强化数字赋能。创新思路方法,坚持数据先行,坚持以政策清单、数据清单、路径清单“三张清单”为基础的审计思路,把科技化、信息化作为推动审计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的双引擎,创新实施“业务主审+数据主审”的双主审制度,以政策研究作为计算机审计先导,把数据分析作为项目实施保障,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挖掘和结果评价等环节,迭代升级应用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推动大数据技术与审计业务紧密融合,将审计发现问题的视角切入项目实施现场,持续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发现疑点线索、精准开展核查、提高审计效能。
做实研究型审计。牢固树立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是推进新时代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的理念,着力构建审计工作全过程研究、全要素、全方位研究新格局,坚持研审结合、以研促审,沿着“政治-政策-项目-资金”这条主线开展研究,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综合分析研判,坚持宏观视野和全局观念,注重从体制机制方面分析问题、剖析原因并形成有价值的审计建议,以改革的视角揭示问题,以改革思路解决问题,切实增强审计服务保障工作大局的主动性、契合性。
深化审计成果运用。审计推动改革落实,关键在于增强审计成果转换意识,提高审计成果转换能力,推进审计成果贯通协同。把推进审计成果高层次运用作为提升审计监督质效的重要抓手,
持续深化审计成果综合提炼长效机制,对审计成果进行跨领域、跨层级、跨年度的深度提炼,紧盯被审计单位落实改革任务的时间表、路线图,找准审计推动重大改革任务落实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形成以审计监督为起点、以案件查办为切入点、以地方主体责任落实为落脚点的贯通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各类监督在深化审计成果运用上相向而行、同向发力,以高质量审计成果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上一条:
下一条: